标杆100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军工基因,携手中望共筑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高地
2025-08-18 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构建行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由中望软件牵头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等单位,联合推出“标杆100”案例采集栏目,邀请100位教育行业标杆先行者,分享在培养国家战略人才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本期走进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根据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沈博教授的教育实践经验整理。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于1958年建校,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学校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和军工高端装备制造业,聚焦“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对接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物流、控制等关键技术链,按照“岗位集群相近、技术领域相通、服务领域相同、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集聚优质资源成立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检测与装配、智能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工作的军工特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勠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
战略协同视角
在制造业"自主可控"战略背景下,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国防职院")以培养"军工特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聚焦智能装备与产线控制核心技术领域。面对国外工业软件的技术封锁风险,学院与国产CAx龙头中望软件展开深度合作,通过重构人才培养底层逻辑,将国产工业软件的技术基因、军工职业素养与产业创新需求深度融合,打造出"教育赋能技术,技术反哺教育"的闭环生态。
"过去依赖国外软件,不仅存在'卡脖子'风险,更让学生形成技术依赖。"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沈博教授坦言,"国产软件'会用难精'、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军工设备实操成本高风险大,是横亘在人才培养前的三大难题。","与中望的合作,本质是以国产工业软件为底座重构智能制造人才的能力基因"。
三重路径重构能力架构
1. 课程体系革新:从单一技能到全栈能力
● 岗课赛证深度融通:将中望认证体系(如"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高级证书")纳入学分制,课程内容对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要求。2023年,学生团队凭借中望3D技术在全国赛中斩获一等奖。
● 企业案例教学化:联合开发《高精度零部件数控编程》《智能产线数字孪生》等课程,将航天零部件优化、火箭燃料阀体加工等200+军工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
学生三维模型作品展示
2. 产教融合平台:技术反哺真实场景
● 虚拟仿真实训突破瓶颈:依托"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引入中望仿真系统模拟五轴加工、机器人集成等高端场景。"过去实操军工设备风险高,现在通过虚拟调试,学生工艺错误率下降65%。"教师团队反馈。
● 共同体生态协同:作为"国家工业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学院与中望、哈工程等共建技术攻关组,参与制定工业软件应用标准,推动"技术链-人才链-产业链"三角循环。
3. 师资与科研共育:破解"会用难精"困境
● 双师型队伍升级:中望工程师与学院教师组建混编团队,开发参数化设计、CAE分析进阶课程。教师参与中望"产教融合教材编写计划",将企业技术迭代转化为教学资源。
● 技术攻关反哺教学:联合申报"秦创原·鄠邑科技园"项目,在轻量化设计等领域合作研发,成果直接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2024年,学生团队基于中望平台完成的"无人机起落架优化设计",重量降低18%且通过强度验证。
人才与生态的双重突破
1. 人才输出:从赛场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近年来,学院通过引入中望CAD、中望3D等工业软件作为核心技术平台,在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学院作为该赛项陕西省赛承办单位及参赛主力,学校师生多次进入国赛决赛并获奖,2023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中勇夺全国一等奖。在“零部件测绘及CAD创新设计”“工业设计技术”等赛项中,学生使用中望软件完成三维建模、工程图绘制、结构优化等任务,累计在省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师生获奖展示
2. 认证体系:学历与能力的双重背书
学院联合中望及军工企业(如航天科技、兵器工业集团等)共同解析高端装备制造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形成“设计-工艺-检测-运维”全链条能力图谱。例如: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高级证书对接“复杂结构件逆向建模”能力,课程案例直接采用军工企业真实产品(如导弹支架、航空发动机壳体)。
学院毕业生就业与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等大型军工企业和研究所,毕业生岗位适配效率大幅提升,学生满意度和企业认可度连年增长。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考证现场
3、高水平专业群共建:可复用的"国防职院方案"
学院五大专业均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而中望软件在CAx(CAD/CAM/CAE)领域具有全链条技术优势。在共建“智能设计”“数字孪生”等前沿课程时,学院以企业真实工程案例反哺教学为核心,推动“双高”专业群迭代升级。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望的合作,形成了“需求锚定精准化,技术赋能全链路,生态协同可持续”的模式,为职业教育塑造了 “军工标准引领、CAx技术筑基、案例反哺教学” 的产教融合“军工范式”,为专业群迭代升级,国产工业软件赋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用的“国防职院方案”。
构建职教服务国家战略的样板
学院在产学研生态融合发展中,已形成“军工标准引领、技术平台支撑、生态协同驱动”的产教融合范式。为进一步行业企深化教育行业的支持,建议需从以下四方面优化协同机制:
一、专业建设交流:以产业需求倒逼课程重构
1. 共建动态专业标准库
行业协会联合企业发布《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图谱》,将智能制造“设计-制造-检测”技术链分解为教学模块,指导院校动态调整专业群课程体系。企业提供案例库,学校将其转化为分级实训项目。
2.联合开发产业学院新范式
借鉴现场工程师经验,由企业提供技术平台,联合研究所(如电子五所)提供军工认证标准,共建“数字孪生产教融合基地”,复现智能产线全流程场景,依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专业群与行业技术同步升级。
二、外聘专家导师:构建“双师能力”提升闭环
1. 企业工程师驻校机制
中望软件技术经理定期入校开展软件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研究所专家开设“军工质量管控”微课程,强化检测技术教学。建立“导师资源池”:行业协会认证企业专家与教师结对,指导技能竞赛,培养行业拔尖人才。
2. 教师入企研修与认证
推行“教师技术假期”制度:选派教师至中望软件测试中心参与国产软件迭代,深入军工企业跟进型号项目,考核后获“企业工程师”认证,由研究所牵头颁发“军工特聘导师”证书,提升双师资质含金量。
三、联合申报课题与奖项:以科研反哺教学
1.共攻“卡脖子”技术教学转化
校企联合申报工信部“专精特新”课题,将企业技术痛点转化为教学项目。
2. 共创行业权威奖项
借鉴先进典型经验,由行业协会设立“产教融合创新奖”,表彰校企合作典范。
四、学生实训实习就业:打通“教学-岗位”最后一公里
1. 实训平台工业级复现
中望软件提供云平台服务,支持学生远程虚拟加工场景;研究所提供接口协议,实训数据直通企业质量系统,共建“零瑕疵,零距离”实训车间。
2. 就业联盟精准输送
行业协会组建“军工人才联盟”,发布岗位能力白皮书,指导院校按需培养。研究所开放科研助理岗位,校企联手工科科研难题。
通过四维协同,院校构建 “专业迭代-师资升级-科研反哺-就业直通”的闭环生态,最终实现 “教随产出、校企同频”——这不仅为职业教育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范式,更助推中国智造人才培养标准走向全球。
关于中望软件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决方案商,拥有7大全球研发中心,深耕教育领域16年,为超4000所院校及8.5万所K12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支持。
关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2017 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挂靠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秘书处设在电子五所,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纽带作用,持续开展产业研究、公共服务、生态培育等多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发展。
关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11 家主要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中心于 2022 年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复筹建,聚焦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生态建设,推动国产替代。
关于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
由工软数创牵头组建,院士领衔专家团队,汇聚近百家单位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主攻设计与仿真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